谋划“十四五” 谱写新篇章·人社篇|让人社发展之路成为百姓幸福之路
2021-01-11 20:39:2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徐霞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5391

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转眼“十三五”落子收官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创新服务方式,全力促就业、助创业、强保障、保稳定、引人才,切实履行保障改善民生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,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五年来,就业创业政策持续发力,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力;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,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;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活力日益增强;劳动关系日趋和谐稳定,社会运行基础愈发夯实……

一项项稳就业、惠民生的政策措施陆续实施,一张张强保障、优服务的“民生清单”不断完成,这条具有人社特色的服务发展之路正帮助百姓通往幸福之路。

防控失业风险 保持就业形势稳定

今年初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刘女士为找工作发愁。3月5日,耒阳市2020年“春风行动”暨就业援助月“送政策、送岗位”活动在大义镇举行,刘女士报名参加并成功应聘。当天,65名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求职者由专车直接送入企业上岗就业,实现求职、招聘、上岗一条龙服务。“还是党的政策好,给我们送工作,还从‘家门口’送到‘厂门口’,真的太暖心了。”刘女士感动地说。

受疫情影响,我市多数企业复工用工渠道受阻。市人社局化危为机,一方面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,增加线上招聘次数,简化企业用工招聘流程,利用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发布招聘岗位短信15万余条;通过多个公众号和媒体开展“春风行动”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活动,共为515家企业线上发布招聘岗位信息5565条,求职者投简历11698份,线上求职人数达23169人,7831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。另一方面,市人社局深入全市各乡镇开展送岗位送政策活动,为疫情期间用工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见面平台。在积极做好复工复产企业用工保障工作的同时,市人社局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、防疫宣传等工作,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。

就业,一头牵着千万家庭,一头连着经济大势,是最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市人社局始终把解决我市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针对我市发展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,市人社局以帮扶贫困户重点群体就业为目标,深入乡镇、园区、企业开展“订单式培训”,切实增强了广大贫困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,提升了就业成功率;大力开展创业培训,通过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,组织“中国创翼”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,不断激发创业热情,弘扬创业精神,扎实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;在“春风行动”等大型招聘会的基础上,定期不定期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和小型圩场招聘会,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;进一步完善就业帮扶机制,通过开发社区保洁、市政、市场管理等多个公益性岗位,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成员、4050人员、部分军退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,确保了就业整体局势稳定。

就业是幸福生活的开始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15041人,转移就业14277人,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5%;城镇新增就业48183人,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8500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25038人,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71人;举办创业培训班,对符合贷款贴息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600万元;每年均超额完成促进就业任务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,“零就业家庭”始终保持归零状况。

推进全民参保 编织牢固社保网络

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,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百姓的幸福指数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市人社局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,全面贯彻社会保险改革措施,我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,构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。

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进企业、入乡村,积极宣传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,增强了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保缴费意识,全面提高了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和征缴率;将贫困人员、低保对象、残一残二等特殊群体全部纳入社保扶贫范畴,通过实时更新、精准定位、乡镇核查、信息补录、新增代缴等措施,累计核准政府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2331人,确保了我市城乡居民“应保尽保”。

全面贯彻社会保险改革措施,顺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除双轨制,按期完成医疗保险职能划转工作;有序推进社会保险征缴职能向税务部门划转移交,目前已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税务征收;强化与税务部门的联系,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,进一步完善了人社部门经办、税务部门征缴的社会保险工作机制,实现了良好的部门联动,强化了征缴措施,做到了“应缴尽缴”。

截至目前,我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为907681人次(不含医疗保险)。

重视科学发展 人才工作欣欣向荣

人才二字,寥寥五划,却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、转型之要和动力之源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市人社局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,在扎实做好促就业、强保障的同时,高度重视人事人才工作,实现了人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。

健全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。严把进人关,严格招考程序,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“凡进必考”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;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积极落实岗位异动管理工作,岗位设置工作正在向全面覆盖、全面实施、全面管理的方向前进;参与起草并发放了《耒阳市机关事业单位“吃空饷”、在编不在岗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处理意见》、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调配工作的通知》等文件,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岗人员进行规范管理,避免“吃空饷”、违规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发生。

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200余名,为强化乡镇基层教育和卫生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;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政策,顺利完成每年初、中、高级职称评审工作,有序组织2016、2019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核报名及初审工作,有效提升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;举办“寻找耒阳最美工匠”活动,评选出10名耒阳最美工匠,形成“弘扬最美、学习最美、争当最美”的社会新风尚。

维权规范有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

2016年1月28日下午15时,30名员工面带灿烂的笑容、手中拿着工资走出市人社局大门。口里都念叨着:“感谢政府为民办实事,能够让我们开心而且有钱过年了,真是万分感谢”。

2015年11月18日,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投诉,称耒阳市某鞋厂拖欠工资,老板去向不明。经查,耒阳市水东江康丽鞋厂拖欠资倩等30名员工2015年8月-10月份的工资共计12.7万元。老板邵泽祥逾期未支付拖欠的工资,市人社局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。2016年1月下旬,公安机关将邵泽祥抓获归案。邵泽祥筹集资金支付了所欠工资。

十三五期间,市人社局紧紧围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,建立完善了事前预防,事中控制,事后治理的工作机制。经过5年的治理,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总量基本得到遏制。

加强企业用工管理,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,年均为250余单位2000余人次进行劳动用工备案,有效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;全面梳理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政策体系,会同有关成员单位落实实名制管理、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、欠薪案件分级督办等制度,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。

建立以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为基础,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、开展日常巡查、举报专查、专项检查为重点内容的劳资纠纷预防工作机制,对全市用人单位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,发现不符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,及时下达《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》和《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》,纠正用人单位不合法规章制度,督促和指导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。

推动劳动保障监察“网格化、网络化”全覆盖,健全举报投诉市级联动机制,建立欠薪案件台账,实行“逐案交办、销号管理”;由市委市政府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对各乡镇、办事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,对整治不力、办案不力,以及因欠薪引发群体性极端性事件的,按照领导小组要求进行约谈,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、国企项目欠薪的,启动倒查程序,严肃追究责任。

近年来,我市劳动信访案件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时效内结案率年年保持90%以上,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劳资纠纷引发的重大群体恶性事件。

十三五期间,我市共受理欠薪投诉案件929起,帮助农民工追回工资及押金13065.37万元;共立案劳动争议案件676件,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734.52万元,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全市社会大局稳定。

“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”人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谢淑洪表示,将以更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,努力让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市人社局将紧紧围绕耒阳发展大局,坚持民生为本,人才优先,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、产业布局优化为改革动力,以建设和谐耒阳、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,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,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,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在就业服务、收入分配、职业培训、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更加注重公平与共享,更加注重改革、发展与稳定的统筹兼顾,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,为全面建成小康耒阳打下坚实基础。(陈娟 赵丹丹)

责编:徐霞
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